今天给大家分享小米汽车的逻辑,其中也会对小米汽车分析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简略信息一览:
小米汽车: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机盖则是两侧略微凹陷处理,显然是为了更好通风,让整车的能耗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不过,考虑到小米家大业大,整车的风洞模拟试验恐怕做了不少次。
有人把这个观点,结合日本大力提倡的扫除道以及断舍离,简单归纳成三句话,即“少即是多,慢就是快,小也是大”。①少即是多,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综合上述情况,从小米汽车自身定位、市场竞争和生产成本等多方面来看,小米汽车的定价应该在20-30万元左右。当然,最终的定价还需考虑市场反应和小米公司的策略调整等因素,我们仍需等待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后才能得出定论。
也就是说,现在更多人对于小米 SU7 的心理价格预期都是 19 万元,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可以卖得稍微再高一些。
仅从续航这一栏就可见一斑,再加之小米汽车这么多年也没闲着。无论是投资智驾企业,还是加大电池供应链话语权,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供应链与产品研发方面,有着清晰、明确的全产业布局与规划。
在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车,雷军坦然说道,小米造车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一消息的传出,网络舆论顷刻间一片哗然。
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车的全部逻辑,就藏在雷军的行程中
1、雷军之所以既办小米又要造车,就是雷军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2、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开始造车之旅。雷军本人也在发布会上宣布:“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与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3、因此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对于小米公司来说绝对是未来发展上的一次重大利好消息。
「汽车人」小米造车,挑战重重
1、如今 汽车 业务团队的状况,也表明小米尚未展开具体造车业务,而***取了研发先行的策略。 作为实用主义者,小米没必要再开发一次车型平台。2015年后,小米陆续申请了一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专利,但“三电”整合的技术储备,小米没有。
2、小米SU7的第三个挑战,是米粉购买力的挑战。小米手机的销量,大约有80%是红米系列贡献的。红米系列是小米的入门级产品线,是高性价比的低端品牌。
3、雷军在2011年做小米手机的时候,写下了两个挑战:一是资金门槛,二是供应商关系。如今造车的资金门槛已经解决,但是对于供应链, 汽车 人参考认为依然是很大的挑战。
4、他表示:“小米做汽车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因为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有挑战,总体来说难度可控。
关于小米汽车的逻辑,以及小米汽车分析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