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信息一览:
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1、小米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小米造车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新势力造车路径。由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力电池底置布局的无可替代性,多数车企开始的时候都会选择相对更容易下手的SUV来进行操作。
2、小米显然是有备而来的,它有充足的现金流量,背后支撑的的将是1万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在智能化研发和电池领域,并不会落人下风。说起现在火热的智能汽车,大家会想到的便是国外的特斯拉品牌。特斯拉本身就有着专业的智能研发系统,这对于其他品竞争牌而言,特斯拉是拥有着相当卓越的优势的。
3、我们写小米的文章很节制,最近两年总共才四篇:小米第四次组织调整,要干硬仗、从小米人事调整,看政委C位出道、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我眼中的小米与雷军。或许以后要加快节奏了。简单聊聊这一轮小米组织调整的三点看法。
4、从中也不难看出雷军造手机的路子:不是因为赛道足够大,而是有了背后多年的积累,打造出成功的生态,规模制胜。由此诞生出了所谓“小米模式”--提供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硬件本身可以不赚钱,但形成规模后可以通过互联网业务赚钱。
5、对于雷军来说,我们也是非常的了解了他是一名高材生,而且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他能够有如此的企业,也是得益于他的领导能力,我们也相信他的造车***一定会成功的。
雷军: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雷军这次创业是否会成功?_百度...
雷军把最后一次创业押宝在电动汽车领域,我觉得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虽然雷军还非常的年轻,以后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发展其他的产业,然而雷军却认为小米汽车会是自己最后一次的创业。
在小米的春季发布会上,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造车行业,并且同时表示这是他个人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依个人看来没雷军说这话其实一点也不假。
公告显示,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30日晚,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我个人认为雷军说的没有错,因为雷军现在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如果小米汽车没有创业成功,那么肯定是需要退休的,重新回到小米手机是不可能的了,小米手机现在也在走下坡路。怎么说呢,如果你想正确看待雷军的这句话,你必须先了解雷军这个人和小米集团现在的处境。
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
第一个优势,小米SU7已经初步构建起了降维打击的能力。这种降维打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设计的降维打击,尽管小米SU7的外形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保时捷Taycan。但拿来主义,是小米成功的底层逻辑之一。拿小米8来讲,美国媒体就曾严厉地批评模仿iPhone X。
虽然在发布会现场,小米并没有公布小米 SU7 的价格,但是当看完这场发布会之后,电驹小编最大的感受就是:小米造车,确实靠谱。 小米对造车有“敬畏之心” 首先,在如今极具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小米造车并没有一味的追求快节奏,比如去购买别人成熟的整车平台,或者选择更省时、更省钱的“逆向研发”。
其实光从堆料来看,售价就大概率不会很低,毕竟小米是初入汽车行业,供应链整合很难与那些老牌车企的较量。毕竟你这边是一台车没卖,注定报价不会低。唯一比较期待的地方是小米澎湃OS,特别是其丰富的生态互联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卖点,特别是对于广大的汽车后市场来说,车载电器其实也是一门大生意。
小米第一次传出造车是在2015年投资蔚来之前,一名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深从业者告诉《晚点LatePost》 ,雷军与行业中人士交流过造车想法,但反馈并不乐观,没有继续推进。雷军后来在参加蔚来活动时说,曾认为新能源造车是骗钱。
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小米公司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手机类型的高科技产品,后续为了发展才开始弄造车的事儿,在此之前这家公司对于造车的技术甚至是一些细节都不清楚,如此情况造出来的车估计也没人敢开。
甚至小米的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还发微博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而比亚迪方面也一样否认了这个谣言,官方回应比亚迪并未与小米生产该款车型,并在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回应,表示比亚迪已经开始依法取证,后续将会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声誉。
关于小米做汽车能成么,以及小米造车能行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