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信息一览:
撕掉华为标签,问界出路几何?
有意思的是,华为与奇瑞4月份就开始合作,当时合作的说法是,打造一款归属于奇瑞星途星纪元系列的车型,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双方就把合作水平从单一车型升级为品牌了。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到底是谁在主导其实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如果不强调的话,大家可能也不会太在意,而许林这么一做,则颇有些欲盖弥彰的意思了!再回到谁主导的问题上,无论是已经停产的赛力斯SF5,还是之后推出的AITO问界MAITO问界M7,全都清一色打上了华为的标签。
而HI模式的发展,以极狐为例,合作方也有了弱化“华为”标签的意向,毕竟始终未能让其形成业务突破。未来5年,华为在不亲自下场造车的情况下,估计难免依旧处于主流势力之外的边缘人位置。经过问界销量下滑,商标归属等一系列问题之后,张兴海似乎也更加清醒了。
他表示原本是为了方便营销服务,所以想打造“华为(HUAWEI)问界”生态品牌,公司领导层有不同的意见,但他同时表示,华为仍然坚持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本质没有改变。 对于余承东来说,用华为品牌一统江湖是最优选择。华为品牌既然用不了,用问界品牌是次之选择。
AITO门店已移除相关宣传物料 销售人员告知车主可自行“贴标”马拉车市首先来到了位于成都机场路汽车商圈的AITO授权用户中心。在该用户中心里,我们发现“华为/HUAWEI 问界”的相关宣传物料已经不见了踪影。
禁用“华为问界”背后,到底是内部派系斗争还是造车路线分歧
所以华为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最终有了任正非禁用“华为问界”的文件。坊间还有消息称华为内部已经出现了派系斗争,有留言称“如果你不是hw亲信,也会被未来的hw亲信干掉”。
华为禁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等举措也在情理之中了。同时华为财务上的困境或许也成为任正非不愿加码造车的原因之一。财报显示,华为2022年营收6423亿元,同比仅增长0.9%,净利润更是下滑到356亿元,同比暴跌67%。
任正非的发言否认与华为有关,或许是因为内部意见不统一,或因国外可能对华为的标志产生针对。华为的芯片问题也影响了其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总的来说,问界是否能使用华为标志并不重要,车的性能才是关键。华为参与设计,零售店打着华为旗号宣传也是合理的。
月 1 日晚,位于北京合生汇的华为直营店里,问界 M5 展车前原本贴着「HUAWEI 问界」的标签被撕了下来,距离任正非发布「五年内不造车」的言论仅过了 24 小时。 这个标签被贴上去不到一个月,3 月初「AITO 问界」刚刚更名为「HUAWEI 问界」,如今就收到了「连夜拆除」的命令。
从“AITO 问界”到“HUAWEI问界”,这是很多人想看到的,尤其是车主们。在他们看来,华为的标识似乎更有面子。遗憾的是,通过这一次华为内部公告,怕是华为标识上车,最早也将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
对于华为不造车也有了最新的解释:“华为不造车,是指华为不单独造车,而是联合车企一起造车。”“华为不造车”的最终解释权归属于华为。简单地说就是,华为要造车了,只是不以华为的名义造,而是以问界的名义去造。背靠华为这棵大树,问界品牌要自立门户,摆脱赛力斯的束缚,开启新一轮闯荡了。
从AITO问界到华为问界,张兴海和它的赛力斯该何去何从?
月8日,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AITO汽车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妇女节宣传海报”,令人惊诧的是,没有使用AITO问界”,而是用了全新的“HUAWEI问界”这一新说法。
令人疑惑的是,反复强调不造车的华为,造车参与度却一再加深。近日,华为汽车业务的动作频频,先是将问界商标收入囊中;又和赛力斯共同决定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自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
在赛力斯全数交出问界所有权的10天前,AITO问界第1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庆祝活动上,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当着余承东面说:赛力斯是华为最稳固、最可靠、最深度的智选车合作伙伴,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深度绑定,不分你我。好一个“深度绑定,不分你我”。
这么看来,基本可以断定赛力斯,无论把问界做的再好,也很可能难逃“代工”命运,为他人作嫁衣裳了。而这都是张兴海和赛力斯的股东,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据披露,赛力斯在2019年至2022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4亿元、-208亿元, -293亿元, -496亿元,四年间赛力斯已亏损超百亿。
早期有关AITO问界的故事里,通常认为华为才是主导,委身其后的赛力斯汽车处于弱势,猜疑声时有出现,却忽视了,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共识下,给予对方最大限度自由的可能性。 看好华为,不看好赛力斯,这样一种微妙氛围在周遭蔓延。
关于问界门店贴华为标和华为问界用户中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华为问界用户中心、问界门店贴华为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